在江西吉安穿城而过的赣江江心,有一座小岛叫白鹭洲,岛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书院——白鹭洲书院。这里曾是程颐、周敦颐、朱熹等大儒讲学的地方,文天祥也曾是这里的学生。庐陵出产的文人如欧阳修、江万里、杨士奇、解缙、周必大、胡铨、杨万里等,都与这里有着深厚的渊源。正如《永乐大典》中所写:“天下多举子,朝中半江西线上配资之家,翰林多吉安”,因此,白鹭洲书院被誉为培养栋梁之材的圣地。直到民国时期,这里仍是吉安的名校,培养出许多有志之士。能够入读这所学校的学子,往往前途光明,毕业后能进入仕途,一展抱负。
因此,若是出身贫寒,若能有幸进入这所学府,通过书香的熏陶,凭借努力与智慧,便有可能从平凡的农家走向仕途,改变命运。即使最终未能成就大业,成为一名普通的家仆或走卒,也能得到一份“宰相门前七品官”的待遇,为家中换来安稳的生活,令父辈安享晚年,俨然成为一种美好的生活结局。
展开剩余83%吉安城外有一个小村庄,名叫流坊村。村子依着赣江蜿蜒而建,因地势而呈现出长条状,因此村民们将其分为上流坊、中流坊和下流坊三部分。这个村子东边临山,地势较为贫瘠,生活条件也相对较差。在这个村子里,有一位农民叫李遇臻,他勤劳能干,耕田技艺十分精湛,每天从早到晚,脚步不停,勤劳耕作。他的庄稼总是长得比邻居家的好,所以,在村里,李家的生活条件算是相对较好的。
然而,李遇臻有五个儿子。大儿子李仁鹏,第三个儿子李作鹏,是他最为重视的两个孩子。根据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,父母通常把最好的资源和期望寄托在长子身上,因此,李遇臻决定将大儿子李仁鹏送到白鹭洲书院接受教育。作为吉安最顶级的学府,这里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,李仁鹏也因此成为家中的“重头戏”,父亲希望他通过读书改变命运。
至于李作鹏,他是家中的第三子,年纪尚轻,却早早显露出一副高大结实的身躯。李遇臻认为,他将来注定要在田间劳作,于是将他安排在家里做农活。每天,李作鹏都从清晨开始,放牛、砍柴、捡猪草、锄地、播种、收割,几乎没有一项农活不做。他干起活来机敏灵巧,比大人都做得精细,村里人都说,他将来肯定是个得力的农夫。
然而,当农忙季节结束,父亲觉得他有些“闲”,便让他做些小生意。于是,李作鹏负责带着自家做的油豆腐去市场卖,赚些零花钱。没有文化是做不了生意的,李遇臻于是把李作鹏送到了村里的私塾,学习了一二年的书。李作鹏虽然学得不多,但至少能认字、写字,算个简单的账,其他时间依旧是干农活。可以说,这段时间,他过的是半农半读的生活。
然而,村里的小山村生活并没有长久地束缚住李作鹏。红军的第一次进攻打破了村子的宁静,李作鹏因为身材高大且做事胆大,被乡苏维埃政府指定为少先队长。这个职位不仅让他初步接触了革命工作,也使他成为了红军队伍的一员。16岁那年,李作鹏带着家人万般不舍的目送他加入红军,他的母亲更是去找道士算命,算出他将来有“做老板”的命。或许正是这一份信念,让家人放开了对李作鹏的牵绊。
加入红军后的李作鹏并没有直接参加战斗,而是因其出色的组织能力,成为了红军总司令部的一名传令兵。传令兵的工作异常艰辛,必须冒着枪林弹雨,将命令传达到前线。李作鹏在这一岗位上表现出色,获得了上级的信任,很快被调入总司令部警卫班,成为红军高级指挥人员的近身护卫。当时的红军,许多士兵手里只是把大刀,而李作鹏背负的却是当时极为稀罕的德式手提机关枪,显得极为威风。
然而,李作鹏的哥哥李仁鹏却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。李仁鹏早年投身教职,后来在红军长征期间选择了投靠国民党,成为了国民党军队的一名中尉书记官。李仁鹏虽然曾有过革命理想,但最终他放弃了,最终在解放后被捕并判刑,死于劳改,命运可谓悲惨。两兄弟的命运从此截然不同,犹如天壤之别。
与哥哥不同,李作鹏的运气可谓出奇地好。参加红军后,他被派往工农红军学校学习,半年后,他学成了无线电技术。当时,无线电通讯是红军的“千里眼”和“顺风耳”,能掌握这一技术的人,前途不可限量。李作鹏毕业后,凭借出色的表现,顺利进入军委二局,成为机要员,成为领导人身边的得力助手,逐步走上了军事和政治的高峰。
随着红军长征的推进,李作鹏因战功显赫,迅速升迁,最终成为开国中将。他的足迹遍布从东北到海南的战场,屡次立下赫赫战功。然而,尽管李作鹏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,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那段从流坊村到红军队伍的历程。村里人常说,李作鹏的运气的确是出奇的好,若非命运的垂青,谁能想象一个普通的乡村少年,能走上这样辉煌的道路?
然而,正如许多命运多舛的故事一样,李作鹏也未能完全避免“狂”的命运。他回忆自己在长征中的功绩时,曾说过:“如果不是我破译了敌人电报,红军怎么能顺利穿越草地?”这种自负的话语,虽未伤害他本人,却暴露了他对自己运气的忽视,忘记了他能有今天,离不开组织的栽培与同伴的帮助。
李作鹏虽然晚年经历了一些挫折,因参与某些政治活动被判刑,但他始终是一个勇敢的红军战士。晚年时,他保外就医,安享晚年,生活条件很好,享受到了国家对他贡献的厚待。他的子女各有所成,而李作鹏也无愧地得到了一个充实且幸福的晚年。2009年,他去世,享年95岁。他的一生,正如村里人所说:谁的奋斗,不就是为了追求晚年的幸福呢?
发布于:天津市一直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